找回密码
 加入《星球大战》宇宙
搜索
查看: 76607|回复: 9

[综合] 【研究性文章】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发表于 2021-9-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ralPellaeon 于 2021-10-7 19:08 编辑

【作者注】本文仅发表于星球大战中文网和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其余网站上出现本文,一律属于未经许可转载。
本帖提供完整论文的下载链接,完整论文仅可用于爱好者交流,严禁剽窃或用于商业用途。
星球大战中文网版本较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版本,非正文部分有所删节。
全文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T3X3fN22p851KItSwFVGA
提取码:kcnd


————————————————————

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以《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为例


————————————————————


作者序

各位读者们看到的,是一篇论文。在这篇3万字的论文中,笔者以著名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为例,研究了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同时还提出了笔者自己对科幻文学本质特征和科幻文学翻译特点的大量看法,并面向不熟悉《星球大战》的人士,概括地介绍了《星球大战》,尤其是《星球大战》传说宇宙。对于想了解《星球大战》小说翻译的同好,这篇文章虽然艰涩,但非常值得阅读,因为它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三篇用学术眼光看待《星球大战》翻译的文章之一(另两篇在本论文中作为引用文献出场)。
这篇论文不完全是游戏之作——其中使用的格式、学术语言和思想架构,基本都是符合学术要求的,只是作为学术作品来看,稍微稚嫩了一些。由于这篇论文没有指导教师,且题材很冷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基本完全靠自己和自己找到的文献资料,几乎没有求助于他人。这种孤独感,以前笔者也是体验过的——翻译时不懂某段文本的含义,求助于他人,却往往因为上下文不全或者他人对这段文本极度不熟悉,而给不出什么意见。毫无疑问,这篇论文如果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肯定会有质的改变。
从根本上,这篇论文研究的是科幻文学翻译,而非《星球大战》。不过,由于笔者对《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相当熟悉,因此还是选用了几部衍生宇宙小说作为案例,在研究科幻文学翻译的同时,还对《星球大战》这一特例进行了研究,对于《星球大战》小说译者而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这篇论文将会在删节之后,分为多个部分,在B站和星球大战中文网同时发布,完整的原文链接也会发布在星球大战中文网上。笔者坚信,用学术眼光看待《星球大战》不是一个笑话,也不是什么茶余饭后的迷思——它就在这里,就在此时此地。

————————————————————


致 谢

首先,我想感谢促使我撰写本篇论文的人士——亦师亦友的姚望先生。姚望先生是国内最早以学术眼光看待《星球大战》的学者,他有关《索龙》三部曲的翻译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有关用陌生化理论研究《星球大战》中虚构词翻译的期刊文章,对我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也是这篇论文的滥觞。
其次是本论文中选择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的译者,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台湾译者朱学恒、段宗忱和卡兰坦斯(王宝祥),以及中国大陆译者雒城(万洁)、姚望和赵璞玉。这些译者翻译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使得这项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设想成为了现实。若本论文只选用我自己完整翻译的两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是不可能完成整个研究的。
最后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诚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冷门的题材,但在研究过程中,有无数《星球大战》界的朋友支持我、鼓励我进行研究,我想在此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也感谢他们为在国内传播《星球大战》文化做出的极大努力。

————————————————————


摘 要

本论文以解释性翻译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翻译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探讨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总结解释性翻译的使用原因、方法和价值,研究其对于科幻小说翻译的意义。
在国内,很多译者都尝试过对《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进行翻译,其中大部分译者都是《星球大战》爱好者,同时也是科幻/奇幻文学爱好者,因此对相应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具有一定优势。
本论文通过分析科幻小说和科幻文学翻译的部分特点,总结出一套新的翻译思路,并基于分析得到的特点和这一思路,选择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些译者的主要译作,结合科幻文学特有的“可认知的疏离”特点及其通俗文学性质,分析解释性翻译的使用方法、特点和价值。本文指出解释性翻译应当在哪些场合下得到使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何种标准,以及合理使用解释性翻译对于提升译文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
《星球大战》的衍生宇宙小说内容多样,很多著名的西方科幻作家都曾创作过这类小说,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是选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作为研究案例的一大优势。本论文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尤其是《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及其译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

关键词:科幻翻译,解释性翻译,陌生化

—————————————————————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ole of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of the science fiction novels from the Star Wars Expanded Universe (EU). It examines the usage of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in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summarizes the reason, method and the value of using such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its value to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fiction novels.
There are many Chinese translators who have tried to translate the novels from the Star Wars Expanded Universe, and many of whom are great Star Wars fans or fans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literature. Hence, they yield the exclusive advantage in controll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text.
By analyzing some of the specialities of science fiction and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forms a new method of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the thesis chooses some of the translational works, part of which were done by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himself, and analyzes the way of using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the features of it and the value of using such translation. During the researching process, the thesis applies the theory of “a cognitive estrangement” 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fiction, i.e. popular fiction. The thesis also points out when to put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into use, what standards must be followed, and the improvement that can be brought to the reading experience after using the method reasonably.
Novels from the Star Wars Expanded Universe include various stories, and many famous Western science fiction authors have created such novels.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novels from the Star Wars Expanded Universe as the research examples is that each author has his/hers unique writing style.

Key words: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explanatory translation, defamiliarization

————————————————————



目  录

(粗体字为本帖包含的章节)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总论
  1.1 论文研究主题
  1.2 论文框架
  1.3 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 论文创新之处
  1.6 论文研究价值和不足
2. 科幻文学翻译中解释性翻译的特点
  2.1 科幻文学的特点

  2.2 科幻文学翻译的要点
  2.3 “解释性翻译”和“显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介绍
  3.1 《星球大战》电影
  3.2《星球大战》衍生宇宙
  3.3 选择《星球大战》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3.4 本论文选取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及其译本

4. 解释性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4.1 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情境
  4.2 解释性翻译的手段
  4.3 解释性翻译的语言
  4.4 解释性翻译运用中的关键点
  4.5 解释性翻译的价值
5. 总结和反思
  5.1 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原则和指导建议
  5.2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总论

1.1 论文研究主题
本课题以多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的译本为例,研究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总结解释性翻译的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的要点以及价值,研究其对于科幻小说翻译的意义。本论文不仅对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还对前人的翻译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前人理论和作者的分析形成的科幻翻译思路,其核心是科幻文学的“可认知的疏离”本质和通俗文学性质。同时,本论文也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尤其是《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解释性翻译,是指在翻译时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增补和解释,目的是通过在译文中以合适的手段补充一定信息,正确、合适地表达原文本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以使译文通俗易懂,提供和原文尽可能接近的信息。解释性翻译是一切翻译工作中必定会涉及的一种方法,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解释性翻译解决原文或译文中存在的问题。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作为科幻小说的一个类别,不仅有着科幻小说的共性,如通俗性、一定的科学性,又有着相当鲜明的特性,如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作家与作家创作风格的不同、相对较淡的科学性和作品的统一性。这些特性意味着以《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为案例进行分析,相比使用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作家的著名科幻作品分析,不仅能得出普遍结论,还会得出一些较为特殊的结果。



1.2 论文框架
本论文共5章。
第1章对本论文进行概述,分别说明本论文研究主题、论文框架、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价值和不足。
第2章介绍了科幻文学的特点、科幻文学翻译的要点、科幻文学翻译中解释性翻译和“显化”策略的价值。
第3章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进行概述,具体介绍《星球大战》的相关背景信息,并介绍本论文中使用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
第4章结合不同译者翻译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探究解释性翻译在科幻小说翻译中的实际运用。
第5章对本论文全文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一些科幻小说翻译中使用解释性翻译时需关注的要点,并在最后总结全篇论文。
总体而言,本论文不仅对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还指出了科幻文学的部分重要特征、科幻文学翻译中的思路和要点等内容。

1.3 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选取了一些较为有名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的译本,通过将中英文进行比较,找出典型的解释性翻译例子,对不同译本中解释性翻译的运用进行研究,得出应当怎样运用解释性翻译,才能使文本更加贴合原文的含义,并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这些译本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公开出版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中文版,如中国台湾译者朱学恒翻译的《索龙》三部曲、中国台湾译者段宗忱翻译的《索龙之手》两部曲和大陆译者雒城(万洁)翻译的《达斯·贝恩》三部曲;一类是在线发表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中文版,如本论文作者翻译的《X翼》系列第一部《侠盗中队》、第二部《韦奇的賭博》、中国台湾译者卡兰坦斯(王宝祥)翻译的《X翼》系列第六部《铁拳号》。具体到译者的个人水平和翻译质量上,又各有不同,因此译本的选择兼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同时,本论文结合科幻文学的特点,如科幻文学的通俗文学特质,以及大量有关文学翻译的理论,具体分析了为什么要在科幻文学翻译中使用解释性翻译,如本文运用了加拿大学者达科·苏文的“可认知的疏离”理论,在了解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所具有的特性的前提下,探讨解释性翻译的使用方式和价值。

1.5 论文创新之处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体的身份不仅是译者,还是科幻爱好者,尤其是《星球大战》爱好者——论文作者本人是一位《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的爱好者,翻译这类小说已有多年。这种由业余爱好者自己动手翻译科幻小说的现象虽然较多,但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因此,本论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中解释性翻译运用的研究,就科幻文学翻译中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提出一些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供有志于翻译科幻小说的译者(尤其是对自己所要翻译小说有较深了解的译者)交流和研讨。
同时,本论文选择的研究案例也有创新之处。之所以选择《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作为研究案例,不仅因为它具有科幻小说所具有的共性和特性,也因为《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都源于《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彼此往往有复杂的联系,因此《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往往会包含更多背景知识类信息,因此,高效使用解释性翻译,合适地表明这些背景知识,对于译者而言更加重要,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星球大战》宇宙有较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合理运用解释性翻译的能力。
本论文选取的译本中,有一些译本的译者是铁杆《星球大战》爱好者,有一些则不是。因此,相较《星球大战》爱好者,非《星球大战》爱好者往往比较缺乏对《星球大战》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需要花更多努力了解繁杂的背景知识,解释性翻译的运用也会略有不同。

1.6 论文研究价值和不足
本论文基于科幻文学的通俗文学性质、“可认知的疏离”特点等特征,以《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中的解释性翻译为例,对科幻文学翻译中解释性翻译的运用进行探究,总结出一些规律,从而对这一前人较少研究的空白领域进行有开创性的研究,也供相关领域人士进一步深入研究。
同时,本论文以《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爱好者的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结合科幻文学译者的素养,通过分析《星球大战》爱好者和非《星球大战》爱好者的不同译本并进行对比,展示出一些有趣的特点,供科幻文学译者,尤其是《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者学习研讨。
本论文是对科幻文学翻译领域进行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很大的尝试性质,并且是不全面、不充分的。由于论文作者实际翻译经验较少,因此选择了《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这一特性较强、自身比较熟悉的例子,而没有选择其他更加著名的科幻作品。同时,由于译文中的解释性翻译往往难以全部找出,因此本论文选择了较多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进行研究,并且没有对研究案例采取定量研究,而只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解释性翻译的运用,而难以明确某位译者对解释性翻译的运用偏好。
本论文由于具有很大不足,因此权当抛砖引玉,目的是对仍然比较缺乏学术研究的科幻文学翻译领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让有志于科幻文学翻译的译者们得到一定启发。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2.科幻文学翻译中解释性翻译的特点

2.1 科幻文学的特点
以科幻小说为主的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由于门类具有跨越性,写作具有实验性,学界就具体定义无法达成共识(吴岩,2004:5)。因此本论文不对科幻文学的具体定义加以论述,而只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理论,对科幻文学的特点进行论述。
首先需要明确科幻小说的文体。一般而言,科幻小说被认为是通俗小说的一种,它属于文学文体,而文学文体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科幻小说只是通俗小说的一种。同时,科幻小说与严肃文学的翻译标准有区别,因为通俗小说的读者对象往往是一般大众,当然也不排除较高层次的读者;但不管是一般读者,还是较高层次读者,阅读通俗小说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娱乐和消遣。因此,读者不希望做出太多阅读努力,也正因此,译文必须通俗易懂(郭建中,2004:xv; 149)。
同时,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达科·苏文提出的“可认知的疏离”理论也很好地概括了科幻文学的特征。达科·苏文(Darko Suvin, 1930-)是克罗地亚裔加拿大籍文学专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理论家,对西方当代科幻文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主要著作有《科幻小说面面观》、《科幻小说变形记》和《由空而定义:有关乌托邦、科幻小说以及政治认识论》等。苏文擅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科幻文学,提出了“可认知的疏离”理论,在科幻文学的审美诗学意义上也有独特见解,在科幻史、社会学、哲学、美学、翻译学、文学艺术创作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贺欣晔,2018:2-3)。
苏文在其1979年的著作《科幻小说变形记》中提出了“可认知的疏离”(a cognitive estrangement)理论,并认为科幻文学的本质特征即“可认知的疏离”(Darko Suvin,1979:8)。该理论的内容和理由可归纳为两点:
1. 科幻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是科幻文学具有疏离性。科幻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也对现实镜像进行了扭曲,将读者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由此来延长读者的认知过程,以新的眼光观察熟悉的事物,从而发现其中规律。比如说,伽利略在观察吊灯的摆动时,他惊异于这种运动状态,就仿佛没有料到会这样,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便使他开始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Darko Suvin,1979: 6)。这种现实中存在的实体在文学作品中变得陌生的现象就是文学上所说的“陌生化”,关于“陌生化”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下文将会有论述。
2. 科幻文学与奇幻文学的区别,在于科幻文学具有可认知性。奇幻文学中为故事情节而预设的魔法和神灵是一种公认的、不可认知甚至超自然的设定基础,同“可认知”是截然相反的。而科幻作品虽然也具有超越现实的虚构设定,但是在科幻作家眼中,这些设定,是可以被一种(潜在)客观规律所解释的。因此奇幻文学中这些神秘现象在科幻作家眼中“是幻象,有可能是虚无缥缈的,最多也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可能是可以进一步无限发掘的”。因此,苏文将科幻文学的本质概括为:“科幻文学是一种文学门类,其充要条件有二:第一是疏离性和可认知性同时具备并彼此交互;第二是这种文学中主要的框架与作者在经验环境中的认知不同”(Darko Suvin,1979: 7)。
苏文关于文学类别的分划,可归纳如下:


苏文对疏离性的论述总体上是完整的,但对可认知性的论述,有一点不完整,那就是可认知性不仅指科幻文学的设定可以被一定的科学语言解释,赋予科学规律,还指科幻文学设定的本质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认知,这两种可认知性是存在不同的。
比如说,在《星球大战》宇宙中,有形形色色的星际飞船,虽然它们在观众眼中较为陌生,但其本质和地球上的汽车、飞机等等交通工具无异,是可以被观众理解的,因而通过星际飞船传达出的内容和情感也往往可以被观众领会。本文中,科幻文学设定的科学性称作“规律可认知性”,科幻文学设定的本质的可认知性则称作“本质可认知性”,二者合称“可认知性”。
综上所述,虽然学界对苏文的理论,总体上仍有一些争议,但苏文对科幻文学本质特征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苏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分析了科幻文学,其思想精髓含有鲜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苏文对科幻文学的分析可概括为:科幻文学是真实与虚幻的对立统一。

2.3 “解释性翻译”和“显化”的定义和特点
关于“解释性翻译”,学界有很多定义,如“解释性翻译就是把原文中读者所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不在注释中说明而直接融入译文中,所谓‘化隐为显’”(傅新宇,2005:303)、“所谓解释性翻译,是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需求,在翻译时对缺省的文化信息进行适当的文内增补,通常表现为语言上的增益”(刘桂兰,肖勇贺,2016:61)。
本论文中:“解释性翻译”的定义是: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将原文中缺失且需要增补的信息进行增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在译文内对原文增添解释性语句、对原文采取归化翻译、添加脚注,其最终目的是使译文明确地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与“解释性翻译”类似的术语是“注释性翻译”,后者一般指使用脚注等明显的注释手法对原文中缺失的信息进行增补,它与“解释性翻译”只有手段上的不同。
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又译外显化、明晰化、明朗化、明示等,指的是“目标文本以更明显的形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Shuttleworth&Cowie,1997:55 )。与显化相对的定义是隐化(implicitness)。在科幻文学翻译中,运用显化翻译的目的是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地明白原文的含义,避免对原文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信息进行归化,导致作品的疏离性遭到破坏。从根本上讲,解释性翻译是显化的一种手段,解释性翻译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译文显化。
解释性翻译在一切翻译中都广泛存在,因为它的目标是使译文明确表达和原文相同的含义,而这一目标在翻译中有极重要的地位。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是,翻译中源语作品和原文读者的关系,以及译文作品和译文读者的关系必须均保持一致,即使语言外壳不同,原文和译文表达的信息也仍应该是相同的,不同的译入语读者应当有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效果。同时,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65)。可以看出,解释性翻译正是使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信息差距尽可能缩小,使读者对译文的阅读体验更加接近原文的有力手段,因此在翻译中得到广泛运用。考虑到科幻文学翻译中,需要同时保持原文的可认知性和疏离性,因此解释性翻译的运用较为复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星球大战》宇宙

×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3.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介绍

3.2《星球大战》衍生宇宙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是一个极为广泛的实体,其体量极大,历史演变过程很复杂,单凭一节是很难全面论述的。本节将概括性地介绍《星球大战》衍生宇宙的定义、和《星球大战》电影的关系,以及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意义。

3.2.1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的定义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Expanded Universe, EU)一般指的是1978至2014年间创作的,除六部《星球大战》电影之外,所有被官方认可,纳入《星球大战》宇宙的文艺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设定书、漫画、有声书、广播剧、电子游戏、桌游、影视剧和玩具,其中最主要的是小说、设定书、漫画和电子游戏。本节中如不特别说明,均是论述《星球大战》传说宇宙中衍生宇宙的状况。
随着正传三部曲电影的成功,《星球大战》从电影变成了文化现象,其创始人乔治·卢卡斯也没有放过任何商机,创立了不同领域的多家公司,如负责批准其他出版社出版《星球大战》纸质作品的卢卡斯图书、开发电子游戏的卢卡斯艺界公司等等。《星球大战》除漫画之外的图书首先主要由矮脚鸡图书(Bantam Books),后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和德雷书社(Del Rey Books)出版;漫画首先由漫威(Marvel)出版,后改为黑马漫画(Dark Horse Comics)出版;而玩具则先由肯纳(Kenner),后由孩之宝(Hasbro)销售。凭借这些不同类别的文艺作品,《星球大战》逐渐演变成了多媒体艺术,卢卡斯也建立了自己财源滚滚的“《星球大战》帝国”。
但是,这些类别繁杂的文艺作品并不是按照《星球大战》宇宙内的时间顺序发布的,并且它们提供了大量新故事、角色和背景设定,各种作品之间彼此有复杂的联系,若不加以调控,可能导致原本连贯且自洽的《星球大战》宇宙出现混乱。卢卡斯意识到保持《星球大战》宇宙统一的重要性后,成立了卢卡斯影业故事组,并于2000年建立了一套分级制度,规定各种作品的优先级,以明确作品与作品冲突时,应当如何解决冲突,使故事和背景设定自洽。在这套制度中,电影的级别最高,而衍生宇宙作品则按照各种因素,分属三个较低的优先级。

3.2.2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和《星球大战》电影的关系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和《星球大战》电影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概括来说,《星球大战》衍生宇宙起源于《星球大战》电影,它与《星球大战》电影起到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作用,并统一于《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建构之中,它们都是《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星球大战》电影大量采用衍生宇宙的设定,并与衍生宇宙产生交集。在2005年的电影《西斯的复仇》中,出现了一颗名叫“卡希克”(Kashyyyk)的星球,它是伍基人(Wookiee)的母星。不过,这并不是卡希克星球第一次出现,它第一次出现在《星球大战》的世界中,是在1978年的衍生宇宙影视剧《星球大战:假日特辑》中。另一方面,乔治·卢卡斯也会因为各种需要(主要是电影的需要),对衍生宇宙的发展进行一定干预。例如,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中有一位名叫达斯·普雷格斯(Darth Plagueis)的重要角色,其所属种族被卢卡斯本人确定为缪恩人(Muun)。
同时,当《星球大战》电影和《星球大战》衍生宇宙,或者《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内部发生矛盾时,更晚一些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作品往往会对这些矛盾进行修正,使之能自圆其说,或是直接对矛盾内容进行修改,并以新内容为准,这一现象被称作“追溯连续性”(Retroactive continuity, Retcon)。例如,《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的首都星球原本叫做“帝国中心”(Imperial Center),但在《帝国传承》中,帝国的首都星球叫做“科洛桑”(Coruscant)。为纠正这一矛盾,后来的作品增添了一段故事,说明在银河帝国替代旧共和国后,帝国将“科洛桑”改名为“帝国中心”。

3.2.3《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意义
在历史上,《星球大战》衍生宇宙的快速发展曾避免《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走向消亡。正传三部曲上映期间,《星球大战》引发了现象级风潮——电影打破票房纪录,玩具无比畅销,但随后一切都停了下来,因为没有更多《星球大战》电影了。到1986年,卢卡斯影业授权部(Lucas Licensing)决定让《星球大战》“稍事休息”。几年后,在没有新电影上映的大环境下,卢卡斯影业授权部开始考虑,怎样的文艺作品会让《星球大战》爱好者感兴趣。卢卡斯影业授权部部长霍华德·罗夫曼及其员工得出结论:“《星球大战》的核心本质是故事,因此,书籍是天然的探索《星球大战》宇宙的平台”。1989年,新的《星球大战》成年人小说出版计划重启,乔治·卢卡斯本人对这一计划虽有怀疑,但仍然表示支持。经过一番波折,矮脚鸡图书(Bantam Books)同意出版这套小说,并找来了优秀科幻作家蒂莫西· 扎恩(Timothy Zahn)主笔(Howard Roffman,2011:iii)。1991年5月,扎恩的《索龙》三部曲第一部《帝国传承》出版,开启了长达23年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高速发展期。
《星球大战》衍生宇宙是使《星球大战》从电影真正转变为多媒体艺术的重要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星球大战》衍生宇宙仅“传说宇宙”部分就包含约360本小说、超过120部漫画和超过110款电子游戏,时间线从《新希望》前36463年一直到《新希望》后140年。《星球大战》衍生宇宙极大补充了《星球大战》电影,使得《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体量惊人,具有浩如烟海的故事、角色和设定等等信息。截至2021年9月10日,《星球大战》专属的在线百科全书“伍基百科”(starwars.fandom.com)共有170136个词条,其中有关“传说宇宙”的词条有113907个,《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体量可见一斑。

3.3 选择《星球大战》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
本论文选取《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作为研究案例,主要原因是《星球大战》与“可认知的疏离”高度相符。
《星球大战》具有疏离性。比如说,《星球大战》中有形形色色的星际飞船,它们外观、结构、功能各异,给人以新奇之感。以上内容表现在《星球大战》的世界中,对观众而言,星际飞船就是一种比较陌生的事物,具有一定疏离性。同时,《星球大战》中贯穿几乎所有作品的母题“原力”(the Force),也就是一种无处不在,联系起所有生命体的神秘力量,乍看上去也显得非常神秘。
同时,《星球大战》中也存在本质可认知性和规律可认知性。从本质上,星际飞船在《星球大战》的世界中就像现实世界中的交通工具,驾驶星际飞船在银河系中遨游就像是开车从一点到另一点一样稀松平常,驾驶星际战斗机战斗就像是在天空中驾驶军用飞机作战。若观众深入理解星际飞船的本质,会发现星际飞船从根本上与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相通,有很强的本质可认知性,因而通过星际飞船传达出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可以认知的。
《星球大战》中的规律可认知性也一样不可小觑。《星球大战》中存在很多神秘的元素,诸如宿命论、预言、心灵感应、隔空取物和控心术,但造成这些神秘元素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原力,在乔治·卢卡斯眼中却是可以用比较科学的理论加以解释的。卢卡斯认为,原力是生命体体内一种与生命体共生的微生物导致的,这种微生物称作“纤原体”(Midi-chlorian),从词源上,“纤原体”来自“线粒体”(Mitochondria),且“纤原体”的生物学性质也与线粒体高度类似。线粒体虽然是一种细胞器,但有着自己的DNA,并且有独立生命体的特征,因此科学上有理论认为线粒体原本是细菌,后来被宿主细胞吞噬,并与宿主细胞建立了共生关系。卢卡斯通过引用这一现实世界中的科学现象,论述了《星球大战》宇宙中纤原体与生命体共生的关系,表现出了卢卡斯本人对《星球大战》的科学态度(姚望,2009:14)。这一例子充分证明,《星球大战》是具有规律可认知性的。
《星球大战》将可认知性与疏离性融合,通过从现实世界中选取观众熟悉的概念并加以扭曲和陌生化,《星球大战》将现实世界的精神内核用科幻的语言和故事表现出来,实现了可认知性和疏离性的有机结合和对立统一。《星球大战》不同于科学奇幻或者奇幻,也不应用分析科学奇幻或奇幻的方法来分析,而是自成一派,基于科幻文学的特征,尤其是“可认知的疏离”理论进行分析。在以《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为案例进行研究时,也需要注重这一点。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3.4 本论文选取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及其译本
本论文选取了4套题材不同的《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及其译本,从各个角度结合作品的特点,选取各套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本,对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这4套小说全部属于《星球大战》传说宇宙。现逐一介绍这4套小说及其译本。

3.4.1《索龙》三部曲
《索龙》三部曲(The Thrawn Trilogy)的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1984年雨果奖得主蒂莫西·扎恩(Timothy Zahn)。《索龙》三部曲包含三本,即《帝国传承》(Heir to the Empire)、《黑潮汹涌》(Dark Force Rising)和《最终指令》(The Last Command),分别出版于1991年、1992年和1993年。
《索龙》三部曲是《星球大战》衍生宇宙第一套长篇小说,它的成功让《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恢复了生机,是日后衍生宇宙大发展的起点,因此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索龙》三部曲的时间线设定在《绝地归来》后五年,讲述了正传三部曲电影中的义军英雄们建立新共和国后,面对新威胁的故事,其中最大反派,银河帝国的索龙元帅(Grand Admiral Thrawn)便是《索龙》三部曲名称的来源。
《索龙》三部曲有宏大的剧情架构、细腻的人物塑造和大量精彩的剧情,尤以索龙元帅率领倾颓的帝国发动反击,对新共和国造成重创最为吸引读者。蒂莫西·扎恩以善于塑造人物形象、精于铺陈故事情节闻名,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电影风格。
《索龙》三部曲是本论文选取的研究案例中,唯一一套有两个译本的小说。2003年,中国台湾译者朱学恒翻译的《索龙》三部曲在台湾地区出版。2018年,中国大陆出版了基于朱学恒译本,由中国大陆译者,资深《星球大战》爱好者姚望、赵璞玉校正和审定的《索龙》三部曲简体中文版。由于朱学恒译本出版时间较早,很多专有名词不符合大陆标准,且存在较多的错译漏译,因此大陆译者对其进行了大幅度修正。本论文中将中国台湾出版的译本称作“朱学恒译本”,大陆出版的译本称作“大陆译本”。

3.4.2 《索龙之手》两部曲
《索龙之手》两部曲(The Hand of Thrawn Duology)的作者也是蒂莫西·扎恩,包含两本,即《昔日幽魂》(Spectre of the Past)和《未来之光》(Vision of the Future),分别出版于1997和1998年。
《索龙之手》两部曲出版时,《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已经有了极大发展,因此很多在其他作品中出现过的角色也纷纷在《索龙之手》两部曲中出场,意味着《索龙之手》两部曲的背景信息远远多于《索龙》三部曲。《索龙之手》两部曲的时间线设定在《索龙》三部曲之后十年,讲述由义军同盟改组的新共和国和银河帝国脆弱的残余之间发生的最后争斗。和《索龙》三部曲类似,《索龙之手》两部曲也涉及了正传三部曲电影中出现过的主角,也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宏大的剧情架构。
《索龙之手》两部曲由中国台湾译者段宗忱翻译,其中《昔日幽魂》由段宗忱一人翻译,《未来之光》由段宗忱翻译,卡兰坦斯(王宝祥)修订。

3.4.3 《X翼》十部曲
《X翼》十部曲(X-Wing Series)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迈克尔·A·斯塔克波尔(Michael A. Stackpole)和阿伦·奥尔斯顿(Aaron Allston),其中迈克尔·斯塔克波尔撰写了第1-4部和第8部,阿伦·奥尔斯顿撰写了第5-7部和第9、10部。《X翼》系列的前九部于1996至1999年间出版,第10部于2012年出版。本论文选取了3部《X翼》系列小说进行研究,分别是第1部《侠盗中队》(Rogue Squadron)、第2部《韦奇的賭博》(Wedge’s Gamble)和第6部《铁拳号》(Iron Fist)。
《X翼》十部曲与大部分《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都有不同。一方面,《X翼》系列中较少出现正传三部曲电影中的英雄们,而是聚焦于较少被读者关注的星际战斗机飞行员,以星际战斗机中队等作战单位为主角团,通过将传统的飞行员之间的故事迁移到科幻文学的框架之中,展现一位位飞行员的故事;另一方面,《X翼》系列中几乎不出现原力,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浓郁军事色彩的太空战,涵盖星际战斗机之间的对抗、对地打击、舰队作战,甚至是谍报任务都有细致刻画,在题材上相对贴近现实。
在写作特点方面,斯塔克波尔和奥尔斯顿存在很大不同。斯塔克波尔非常擅长撰写星际战斗机的战斗,大量运用现实中的飞行术语,甚至结合电子游戏精心刻画战斗情节,使得星际战斗机战斗极具动感,颇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的风格,令读者身临其境。奥尔斯顿则较擅长刻画人物,多用幽默的笔法和诙谐的语句描绘人物形象,用富有趣味性的文本使读者的阅读体验轻松愉悦,兼顾文学性和故事的整体性。
《X翼》十部曲共有3部有完整翻译:《侠盗中队》和《韦奇的賭博》由本论文作者译,《铁拳号》由中国台湾译者卡兰坦斯(王宝祥)翻译。

3.4.4 《达斯·贝恩》三部曲
《达斯·贝恩》三部曲(Darth Bane Trilogy)的作者是加拿大科幻作家、游戏设计师德鲁·卡宾森(Drew Karpyshyn),包含三本,即《毁灭之路》(Path of Destruction)、《二人法则》(Rule of Two)和《邪恶王朝》(Dynasty of Evil),分别出版于2006、2007和2009年。
《达斯·贝恩》三部曲的时间线位于《新希望》前一千多年,讲述了使用原力光明面的绝地武士团和使用原力黑暗面的黑暗兄弟会之间的战争,以及西斯尊主达斯·贝恩建立二人法则,确立西斯延续千年的师徒制度的故事,是本论文选取的四套小说中原力色彩最浓重的一本。
《达斯·贝恩》三部曲主要刻画达斯·贝恩——他从矿工成长为西斯尊主,以残酷无情的手段清洗黑暗兄弟会,用自创的二人法则延续了西斯,使之成为日后《星球大战》宇宙中的重要势力。全书中对作为主要反派的贝恩和战争场面,尤其是《星球大战》宇宙标志性的光剑(lightsaber)对抗着墨很多。《达斯·贝恩》三部曲涉及的设定相对不多,但由于作者的缘故,译文中加入了较多的解释性翻译,以使读者明白原文的意思。
《达斯·贝恩》三部曲由中国大陆译者雒城(万洁)翻译,其作品还有《太空堡垒:哨兵》、《差分机》等等。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4.解释性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4.1 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情境
在科幻文学翻译中,可能需要运用解释性翻译的情境很多,译者若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知识,会不知所措,不确定是否应该添加解释性翻译,或者不恰当地添加解释性翻译,导致读者阅读体验下降,甚至偏离原文含义。通过分析解释性翻译在《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译本中出现的位置,可以得出应当在哪些情境下运用解释性翻译,将原文缺失的含义表达出来。本论文将结合具体例子,说明解释性翻译的几个典型运用情境。

4.1.1 原文语言有争议
当原文的语言,尤其是专有名词存在争议,且翻译之后译文仍然存在争议时,应当使用解释性翻译说明存在争议的部分,说明译者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得出的翻译,避免读者误解。现举两个例子对这一情况做说明,其中第一个例子来自《侠盗中队》,第二个来自《邪恶王朝》。由于作者本人的译本没有出版,因此对这类未公开出版的译本,只标出原文在书中的页码。

“He openly acknowledged that he'd been depending quite a bit on luck to see him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of settling in with the Alliance forces.”
Rogue Squadron, P4)


“他(指科兰·霍恩,作者注)曾公开承认,他在同盟军队内部安定下来那会儿,解决遇到的问题时确实挺依赖运气的。”
(《侠盗中队》,作者译)


在这个例子中,问题出在“同盟”(Alliance)一词。《侠盗中队》的时间线位于《新希望》之后6.5年,而在《绝地归来》之后不久,义军同盟便改组为自由行星同盟(Alliance of Free Planets),同年又改组为新共和国(New Republic)。也就是说,在《侠盗中队》中,严格意义上的义军同盟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原文中的Alliance不能简单翻译成“新共和国”,因为根据小说内容,此时的新共和国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仍然带有强烈的军事组织色彩,且如果将Alliance全部翻译成“新共和国”,读者如果将原文和译文比较阅读,会发现明显不同。因此,译者同样使用解释性翻译,通过在“同盟”一词后添加注释说明这一点:

“原文为Alliance,但根据设定此时义军同盟已在改组为自由行星同盟后又改组为新共和国。本文中视原文含义采用“同盟”这一译法。”
(《侠盗中队》,作者译)


具体到文本中,处理“Alliance”的方式是:当Alliance指的是新共和国,且上下文中Alliance指新共和国的军事时,翻译成“义军”、“同盟”或“义军同盟”,以突出“新共和国”的国家概念尚未深入人心;反之当Aliiance指新共和国的政治时,翻译成“新共和国”。
第二个例子如下:

“Glitterstim, or spice, was a powerfully addictive drug banned on most worlds. Doan, however, had no laws against importing it.”
Dynasty of Evil


“‘灵光激现’,也就是香料①,是一种会上瘾的藥物,在大多数星球都是被禁止的,而多恩却没有针对它的进口禁令。”
(《邪恶王朝》,雒城译,P78)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词汇的含义有争议。查阅“伍基百科”可知,“香料”在《星球大战》宇宙中指的是类似毒品的精神藥物,而“灵光激现”是所有“香料”中藥效最强的,也是最昂贵的,可以确定是作者误解了词汇的含义导致这一问题。因此,译者增添了一个注释说明这一情况:

————————
①作者在这里的说法不够准确。按照星战宇宙的常见设定,香料有很多种,“灵光激现”是其中最具迷幻性的一种。
(《邪恶王朝》,雒城译,P78)


一般而言,当原文语言有争议时,采用的解释性翻译方法是添加注释,当然如果语境适合,在原文中增添解释性语句也可行,但上文举出的例子中,不适合在原文中增添信息。具体使用什么方法,还需要译者酌情考虑。

4.1.2 文本信息对读者不完整
当文本信息不完整,且根据上下文,应当使信息完整时,译者应当采取解释性翻译,使信息得到补全。一般来说,文本信息不完整可分为多个大类,如背景设定不完整、故事信息不完整、人物信息不完整、词汇信息不完整、语言信息不完整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根据上下文,不完整的文本信息不需要使之完整时,不应当使用解释性翻译,否则可能导致译文文意偏离原文或者自相矛盾。
同时,文本信息不完整,不仅是原文文本信息不完整,也有可能是译文文本信息不完整,后者大多是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或语言差异引发的。由于文本信息对读者而言是否完整,是较难界定的,并且文本信息对读者不完整的情况出现频率很高,是解释性翻译最主要的运用情境,因此举多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述这种情况:

“Beside him, Chewbacca growled. ‘Yeah, well, it's always crowded around Iphigin,’ Han said, eyeing the hundreds of tiny drive glows moving around the planet like some crazy multrille dance. ‘Main transfer point for this sector and at least two others. Probably why Puffers set up the meeting for here-you don't start shooting if some of your own stuff might get in the way.’ ”
Spectre of the Past, P8)


“在他身边,丘巴卡轻吼。
‘是啊,不过伊斐津附近总是很挤的。’韩说道,打量起围绕在星球附近,像是疯狂乱舞的数百个小引擎光点。‘它除了是这一区,至少还是附近两区的主要传送点。膨风①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在这里举行会谈——如果自己附近有货,总不方便就随意开火。’
(《昔日幽魂》,段宗忱译,P12)


这一案例属于人物信息不完整。这段译文中,单看原文不可能理解“膨风”指的是什么,无法知道这究竟是一群人,还是一个人。实际上,“膨风”指的是小说中的新共和国国家元首彭克·加夫里索姆(Ponc Gavrisom),他因夸夸其谈而得到绰号“膨风”。为说明“膨风”的身份,译者在“膨风”一词后面增添了以下注释:

————————
①加弗里森的全名为Ponc Gavrison(作者注:原文Gavrison有拼写错误)。韩·索罗因为认为他经常光说不练,故扭曲他的名字发音,称他为膨风。事实上,懂得以合宜的言辞协调歧见正是加弗里森的优点。
(《昔日幽魂》,段宗忱译,P12)


这个注释虽然添加得很合适,但仍有两个不足:第一,注释并没有直接说明加夫里索姆的职务,应当说明他是新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二,“膨风”一词翻译不恰当,“膨松”更合适些。同时,原文翻译也有些不当之处,但这不是本文重点。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例子来自《韦奇的賭博》:

“The sensors reported a modified freight cruiser that had started life as a Rendili Star Drive ship-not in the Neutron Star-class of bulk cruiser, but something roughly a quarter that size. That in no way made it remarkable or unusual-dozens of ships built on the same design had been through the system since its conquest. The name, Vengeance Derra IV, followed the naming convention common among New Republic ships of recalling some event in the course of the civil war.”
(Wedge’s Gamble, P2)


“传感器显示那是一艘改装过的货运巡洋舰,起初是一艘伦迪里星际船坞制造的飞船,但它并不是‘中子星级’散货巡洋舰,因为它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大。要是只有这点儿特征的话,这飞船绝不会显得异乎寻常或值得铭记——自从博雷亚斯被征服之后,至少有几十艘相同设计的飞船已经在这个星系来回穿梭过了。它的名字是‘为德拉四号复仇号’①,简称‘复仇号’,类似的名字总能让人唤起银河内战中许多事件的回忆,在新共和国也稀松平常。”
(《韦奇的賭博》,作者译)


这段文本中,有两处文本信息不完整,第一处属于故事信息不完整,即原文未写出“为德拉四号复仇号”这一专有名词背后故事信息的含义;第二处属于词汇信息不完整,即“简称‘复仇号’”在原文中并未出现,但译文必须补充,否则可能导致读者误解。
首先,对于第一个不完整之处,译者首先需要知道“德拉四号”指的是什么。德拉四号(Derra IV)是一颗行星,《新希望》后三年,银河帝国舰队在该行星附近设下埋伏,摧毁了一支对义军同盟而言至关重要的货运船队。因此,原文中的“德拉四号”指的不是星球本身,而是发生在星球附近的战役。由于“德拉四号”对不了解背景知识的读者而言很难理解,因此译者运用解释性翻译,在译文“为德拉四号复仇号”后面增添一个注释,结合原文包含的信息简单说明这场战役,以使读者明白为什么要“为德拉四号复仇”。

————————
①雅文战役后3年(3ABY),义军一支重要的船队及其护航编队在前往霍斯的图中,于德拉四号行星上空被帝国全歼。帝国方面的行动由索龙元帅策划,达斯·维德和埃维尔·德里克特将军当时都在现场。
(《韦奇的賭博》,作者译)


这个注释包含了德拉四号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方和主要人物,结合原文的语言风格,在不太严重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前提下,让读者理解了“德拉四号”背后的背景知识。
对于第二个不完整之处,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复仇号”是“为德拉四号复仇号”的简称,但后文中有数章直接使用“复仇号”代称“为德拉四号复仇号”,如不加以解释,容易导致读者误把它们当成两艘飞船。因此,原文中加入了“简称‘复仇号’”,避免读者误解。
下一个信息不完整的例子同样来自于《韦奇的賭博》:

“Nawara's voice took on an edge, the sort of edge Gavin imagined it had when the Twi'lek had fought for his clients in court. ‘Would someone care to explain what my friend has done wrong here? Is it a crime to refuse to dance in the Azure Dianoga?’
‘Not at all, but his relief shows him to be as much a bigot as the stormtroopers who just left here.’ Asyr tapped Gavin's ID card with the muzzle of her blaster. ‘If he'd not lied, if he'd accepted my invitation, we'd have known he's like your woman-someone to whom species makes no difference. Since he's a bigot, we have other uses for him.’ ”
(Wedge’s Gamble, P158-159)


“纳瓦拉的语气针锋相对,加文觉得那种语气在他为自己的客户打官司的时候也会出现。‘谁能解释一下我朋友做错了什么吗?难不成在“天蓝代亚诺加”小酒馆里拒绝一支舞都算犯罪吗?’
‘不,当然不是,但他能感到如释重负,就意味着他和刚刚离开的那些冲锋队员一样,是个“倔班萨”——对我们异族人有顽固偏见的人。’阿西尔用枪口敲敲加文的证件,‘要是他没撒谎,接受了我的邀请,那我们就知道他就像你这提列克人的女人一样,不关心种族问题。他是个“倔班萨”,因此我们手中他另有他用。’
(《韦奇的賭博》,作者译)


这个例子属于词汇信息不完整。在这个例子中,“bigot”的翻译是一个难点。查词典可知,“bigot”一般指相信不合理的观点的人,或者对某个群体有强烈的顽固偏见的人。从原文第二处加粗部分可知,原文中的“bigot”指的是对“异族人”,也就是非人类种族有偏见的人。
采取一般的翻译,如“种族主义者”虽然可以避免信息不完整,但不能突出偏见之顽固,且不符合语境,因此这里将“bigot”翻译成“倔班萨”,源自现实中的“倔驴”,指脾气执拗倔强的人。班萨(Bantha)是《星球大战》宇宙中一种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
虽然“倔班萨”这一翻译符合对话双方的情境,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不添加解释,读者有可能不明白被称作“倔班萨”的人,脾气究竟执拗倔强在什么事情上,这便导致了译文的词汇信息不完整。因此,译文第一处加粗部分在破折号后面加上了原文并没有,但可以根据含义推断的“对我们异族人有顽固偏见的人”,其中“我们”还兼顾到了说话的人就是异族人。因此,最终译文在专有名词上进行了一定的陌生化,但解释性翻译的运用使得读者仍能清楚明白原文含义,避免了信息不完整。
第四个例子来自《帝国传承》:

"It's ... very interesting," Pellaeon managed. The sculpture was strangely hypnotic.
"Isn't it?" Thrawn agreed, his voice sounding almost wistful. "It was my one failure, out on the Fringes. The one time when understanding a race's art gave me no insight at all into its psyche. At least not at the time. Now, I believe I'm finally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them."
"I'm sure that will prove useful in the future," Pellaeon offered diplomatically.
"I doubt it," Thrawn said, in that same wistful voice. "I wound up destroying their world."
Heir to the Empire, P176)


“这……非常有趣,”佩雷恩勉强说。这雕像似乎有种催眠的效果。
“是吧?”索龙同意道,他的声音近乎怀旧,“那是我在边疆的一次失败经历。那一次,当我了解了一个种族的艺术之后,还是无法了解他们的心理。至少当时不能。现在,我想我终于开始了解他们了。”
“这在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的。”佩雷恩礼貌地回答。
“我表示怀疑。”索龙用依然怀旧的声音说,“我已经把他们的星球彻底摧毁了①。”
(《帝国传承》,大陆译本,P161)


这个例子属于故事信息不完整。乍看上去原文似乎并没有需要注释性翻译的地方,索龙口中这段“边疆的失败经历”也并不需要太多叙述。但是,为了与下文“我已经把他们的星球彻底摧毁了”相对应,译者朱学恒仍然用脚注的形式,在加粗部分末尾加上了一段解释性翻译。在大陆译本中,这段脚注得到了保留和文字加工:

————————
①克隆人战争后,分离派将军格里弗斯的贴身护卫本蒂莱斯·桑·斯卡尔,成为卡利人军阀,带兵反抗帕尔帕廷十年之久。时任帝国军上校的索龙最终下令歼星舰轨道轰炸,夷平了卡利人军队设在蛮荒空间奥本星的据点。本蒂莱斯大难不死,从此归顺帝国。
(《帝国传承》,大陆译本,P161)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译文文本信息不完整不会对阅读体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这段解释性翻译添加或不添加不会有太大区别,遇到类似情况时译者可以酌情决定是否要添加。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举一个来自《侠盗中队》的例子:

“Corran matched it with some laughter of his own. ‘Jace clearly figures that because his name rhymes with “ace” he should be one.’ ”
(Rogue Squadron, P169)


“科兰以笑声应和他的机器人。‘杰斯肯定知道这点,因为他的名字和“王牌”是押韵的①,而且他也应该成为王牌。’”
(《侠盗中队》,作者译)


这个例子属于语言信息不完整。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押韵到了译文中无法保留,语言上的差异导致读者难以理解这个押韵从何而来,会导致译文的语言信息不完整,但又不能将“他的名字和‘王牌’是押韵的”这句话删去,因此必须以添加注释的方式,用解释性翻译解决这个问题:

————————
①“杰斯”(Jace)和“王牌”(ace)在英语中押韵。
(《侠盗中队》,作者译)


这样一来,虽然不可避免地造成原文的特殊含义丧失,但也避免了读者不理解译文,算是一种折中方案。
最后举一个来自《毁灭之路》的例子:

“He strode quickly and confidently through the halls, guided by the power emanating from the Jedi Master like a tuk'ata drawn by the scent of a squellbug.”
Path of Destruction


“他信心满满地快速穿过走廊,绝地大师散发出的能量就是他最好的指引。他冲向对手,就像图克阿塔犬①被啸叫虫②的味道吸引一样。”
(《毁灭之路》,雒城译,P86)


这个例子属于语言信息不完整。原文中的tuk'ata和squellbug均为《星球大战》中独有的生物,如果采用一般的归化翻译,原句可以翻译成“就像老虎被羚羊的味道吸引一样”,但这样将导致原文的陌生化因素消失,并且“老虎”、“羚羊”两种动物均没有在《星球大战》宇宙中出现,因此不能这样翻译。译者采取添加注释的方法,在异化翻译的同时,仍然让读者可以领会原文这一比喻的含义:

————————
①一种西斯训练的半智慧原力敏感生物,又名“西斯猎犬”。常用于守卫西斯尊主的陵墓。
②科里班的一种小虫子。

(《毁灭之路》,雒城译,P86)


总体而言,文本信息对读者不完整是解释性翻译的最主要使用情境,因为它在科幻文学的翻译中最常出现。一般来说,文本信息不完整可分为多个大类,如背景设定不完整、故事信息不完整、人物信息不完整、词汇信息不完整、语言信息不完整等等,上文举的6个例子和7个范例中,这几个大类都有涉及。判断信息是否完整,需要译者在了解理论基础的前提上,有较高的翻译能力和大量的实际阅读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4.1.3 原文内容存在矛盾
这种情况在一般的科幻文学翻译中比较罕见,但在《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中,由于衍生宇宙作品和电影,或者衍生宇宙作品内部容易出现矛盾,因此并不非常鲜见。当原文因各种原因和包括原文在内的其他文艺作品出现矛盾时,译者应当用解释性翻译解释矛盾之处,以免读者发生误解。一般而言,这种情况下解释性翻译的手段是添加注释。
先举两个作品内部冲突的例子以说明这一情况:

Ten years since the healer Caleb had brought him back from the brink of death and Zannah, his apprentice, had slaughtered Caleb and the Jedi who had come to find them.
(Dynasty of Evil)


“十年前,是医生凯莱布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而他的徒弟赞娜又杀死了凯莱布,以及那些前来抓捕他们的绝地①。”

————————
① 根据《二人法则》,赞娜先与贝恩联手击杀五名追杀的绝地,贝恩才受重伤得到治疗。赞娜通过杀死凯莱布以及用法术弄疯表哥达罗维特,骗过了新一批追踪的绝地。这里时间关系不对,似是作者笔误。
(《邪恶王朝》,雒城译,P2)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注释部分涉及《二人法则》中没有概括的故事,而选取《二人法则》的原文过于冗长,因此这里只给出《邪恶王朝》中译者的译注。根据作者对《二人法则》和《邪恶王朝》的比较阅读,证明译者在注释中说的情况属实。
第二个例子:

The first miner was hit in the chest, the other in the stomach. Both died instantly.

……Crouching by the first one, she made a quick examination. ……The cause of death was obvious: a blaster bolt to the chest. ……She found the second body the same: a dead miner, shot in the chest.
(Dynasty of Evil)


第一名矿工被击中胸口,第二个被击中小腹,两人都是当场死亡。
……她蹲在第一具尸体边,快速查看一番。……死因显而易见:胸口中了爆能枪。……她发现,第二句尸体的情况也类似,也是胸口中枪①。

————————
① 此处可能是作者的一个疏忽,上一章写到两人中枪的位置,是一个在胸口,一个在腹部。

(《邪恶王朝》,雒城译,P65,P72)


同时,举一个作品与作品冲突的例子:

“After the resolution of the Clone Wars, the Jedi began to move toward an open grab for power. Senator Palpatine circumvented them and deposed their puppet. In overthrowing the corrupt Old Republic, the Emperor stripped from the Jedi their political power and laid their evil bare for all to see.”
Wedge’s Gamble, P137)


“克隆人战争结束后,绝地武士团开始公开攫取权力。帕尔帕廷参议员设法绕过他们,推翻了他们的傀儡和腐朽的旧共和国,将绝地的政治权力彻底剥夺,并将其邪恶的意图昭示于天下。①”
(《韦奇的賭博》,作者译)


在这一例子中,关于帕尔帕廷的身份出现了一处冲突。查阅“伍基百科”可知,在电影《西斯的复仇》中,帕尔帕廷清洗绝地武士团时,已经是银河共和国,即旧共和国的最高议长了。由于《西斯的复仇》于2005年上映,而《韦奇的賭博》出版于1996年,这种时间差导致的冲突并不鲜见。根据《星球大战》传说宇宙的作品分级制度,电影与小说冲突以电影为准。因此,译者添加了一个注释说明这一情况:

————————
①此段中帕尔帕廷的身份存在错误,应为最高议长。
(《韦奇的賭博》,作者译)


一般而言,原文内容存在矛盾时,只需要用注释将矛盾部分清楚说明即可,这种情境较为简单。
综上所述,解释性翻译的三种最常见运用情境,已经被解释清楚了。当然,解释性翻译还有可能在其他情境中出现,具体的情境本论文无法全部论述到,但在了解了以上三种最常见情境后,在其他情境下运用解释性翻译会容易许多。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4.3 解释性翻译的语言
在之前两节中,关于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情境和形式已经做了很多论述。这一节中,将结合解释性翻译的形式,就解释性翻译的语言进行简单论述。
对于以脚注形式出现的解释性翻译而言,其类型一般是陈述句,目的是表述某些原文中缺失的信息,因此语言准确性是第一位的。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用说明的语言,客观、直接地阐述读者需要知道的信息,保证信息的量合适,并且具有准确性。同时,译者应通过标注“译注”、“译者注”等类似字样,告知读者脚注是由译者添加的。同时,语言也应紧凑且符合译文的行文风格。
对于以解释性语句形式出现的解释性翻译而言,不仅要保证语言准确性,还应让语言尽可能符合译文的行文风格。典型例子是《侠盗中队》:在该小说中,涉及星际战斗机交战时机动的专有名词有快速滚转(snap-roll)、泪滴形机动(teardrop loop)、螺旋机动(corkscrew)、螺旋爬升(looping turn)等等,这些专有名词对应的解释性翻译往往通过在原文内增添解释性语句,如果对这些机动的解释不符合译文行文风格,将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4.5 解释性翻译的价值
上文探讨了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情境、手段、语言和注意事项。在本章最后,将总结解释性翻译的价值,突出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意义。
概括地说,解释性翻译的价值可归纳为几点:
1.不采用归化翻译而在译文中对等地表达原文的信息。这是解释性翻译的最根本价值。在第2章已经提到,科幻翻译中归化翻译是很少使用的,作为一种解释性翻译的手段,采取归化翻译则基本不会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文化观念、价值观、比喻、形象,以及涉及背景知识的故事、设定、人物、语言等等内容在异化翻译的前提下能被读者领会,极度依赖解释性翻译。合理运用解释性翻译,对异化翻译进行解释,基本可以使以上提及的内容蕴含的深层含义全部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达成显化的目标。
2.在可认知性与疏离性之间达成平衡。一般来说,科幻文学翻译中,涉及背景设定的绝大部分内容,如文化观念、价值观、比喻、形象、故事、设定、人物、语言,都是具有一定陌生化色彩的,往往是疏离的。对于这些内容,在译文中采取陌生化的翻译手段,但用解释性翻译对其内涵进行解释,可以兼顾内容的可认知性和疏离性,使内容本身虽然疏离,但其内核却可认知,达成“源于现实,又异于现实”的效果。由于陌生化本质上是异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这一价值是第一点的延伸。
3.增强文学性。好的解释性翻译不仅可以得当地增添信息,还能给译文适当地增添文学性,使译文的阅读体验更进一步。试举一例:

A wilderness region thick with mountains, where a Jedi Master could have lived in privacy for a long time. And a cluster of villages nearby where he could have emerged from his isolation when he was finally ready to do so.
(Dark Force Rising, P200)


“一个山脉崎岖的原野,绝地大师可以不受干扰的在这里居住很久。附近还有几个村庄聚落,当他准备好入世时,这些人也可以成为他和尘世的连结。”
(《黑潮汹涌》,朱学恒译本,P198)


“这里是一片多山的荒原,绝地大师可以一个人在这里隐居很久。这附近还有几片村庄,若他终于准备好结束隐居,便可以去到那里。”
(《黑潮汹涌》,作者译)


在这一例子中,朱学恒译本中的“这些人也可以成为他和尘世的连结”和作者译文中的“便可以去到那里”在原文中均没有明显出现,但根据上下文,应当补充一句译文,以说明这位“绝地大师”准备入世时,会与“这些人”(作者注:实际上应该是“几个村庄”)发生一定联系。与作者的译文“便可以去到那里”相比,“成为他和尘世的连结”不仅意思准确,而且内核更有文采,表达更为符合绝地武士深居简出、超然物外的特性,是一个相当有文学性的解释性翻译案例。
至此,本论文主要的研究部分已经结束。在最后一章中,将对本论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本论文研究主题和相关内容提出一些展望。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21

主题

457

回帖

10

精华

银河公民

原力
599
水晶
0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5. 总结和反思

5.1 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原则和指导建议
经过大量论述,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已经得到了详实的说明。因此,在本论文最后的总结和反思部分,应当提出解释性翻译的总体性运用原则,并以这些原则作为指导建议,供有志于翻译的人士学习或研究科幻文学翻译的学者交流研讨。

5.1.1 了解背景信息
在论述有关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时,不难看出所有解释性翻译的例子都展现出了译者对原文乃至整个《星球大战》衍生宇宙的深入了解。如果译者没有充分的背景知识,对小说的背景信息一知半解,是不可能成功地运用解释性翻译的。
一般来说,了解《星球大战》背景信息最好的手段是本论文中多次提及的“伍基百科”(starwars.fandom.com)。它是由《星球大战》爱好者建立的一个大型在线百科全书,涵盖几乎所有《星球大战》相关内容,不仅包含《星球大战》宇宙内的内容,还包含现实生活中与《星球大战》相关的人、事和物。通常而言,“伍基百科”的可靠性较高,且不容易出现找不到对应结果的情况。
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星球大战中文网”的“资料库”(starwarsfans.cn/portal.php?mod=view&aid=20)查找。“星球大战中文网”(starwarschina.com)是中国大陆《星球大战》爱好者建立的半官方网站,已成立了近20年,其“资料库”内容均是从美国《星球大战》官网(starwars.com)的“资料库”(Databank)翻译而来,一样具有高度权威性,并且均为中文,易于理解。不过,中文版“资料库”内容较少,一些较精细的内容可能无法找到。

5.1.2 适量适度使用
解释性翻译在精不在多,适量、适度使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一般而言,解释性翻译的信息量不宜太大,出现频率不应过于密集,同时还需要注意保留原文的陌生化风格,以使解释性翻译部分与译文保持一致的行文风格。
在解释性翻译的运用中,不熟练的译者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需要解释性翻译的部分,应当留给读者自己揣测,进而导致解释性翻译运用不足,太多信息没有表达出来,造成译文没有正确表达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另一个极端是为使读者“完全理解”译文中的文化观念、背景故事、设定、人物、比喻等内容,过多使用解释性翻译,甚至连不需要解释性翻译的部分也加上解释性翻译,造成原本应当在文本中逐步出现的信息过早地给到读者,一样会导致译文不能正确表达原文所包含的信息。其中,后一种例子在《索龙》三部曲朱学恒译本中比较常见。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是,译者有可能不确定自己译文的读者对作品的背景信息了解程度如何。一般来说,对于《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应默认读者看过前传三部曲电影和(或)正传三部曲电影。对于其他科幻作品而言,译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5.1.3 合理运用语言
解释性翻译的语言大多是陈述句,目的是说明某些信息,往往是比较含蓄、客观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和译文的行文风格相映衬,使解释性翻译的语言风格不与译文冲突,更进一步者则顺利地融入原文,而最好的解释性翻译不但能达成以上要求,还能为译文增添文采。在第2章研究科幻文学翻译的标准时,四个标准按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准确性、文学性、科学性和通俗性。虽然解释性翻译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使译文具有准确性,但好的解释性翻译完全可以以上四种标准兼备。
最后,解释性翻译的运用是需要积累的,且积累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解释性翻译的理论知识、翻译作品的背景信息、实际翻译经验等等。这篇论文说到底仍然只是理论指导,且较为生涩复杂,译者应意识到解释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性,并将论文中的核心思想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在一次次解释性翻译的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背后的含义,使自己的翻译水平更进一步。

5.2 全文总结
本论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科幻文学属于通俗文学,并具有“可认知的疏离”性质,基于这两种性质研究了科幻文学翻译的特点,提出科幻文学翻译中标准的先后顺序、陌生化翻译方式,并介绍了解释性翻译和显化翻译的定义和意义。本论文还介绍了《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及《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并通过《星球大战》衍生宇宙小说的案例,具体分析了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涵盖情境、语言、方式、注意事项和价值,并在最后提出解释性翻译的运用原则。
本论文是一篇试验性的著作,是对国内较缺乏理论研究的科幻文学翻译领域的探索,因此本文不仅探讨解释性翻译在科幻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还研究了科幻文学的本质特征,以及科幻文学翻译的标准和手段。总体而言,本论文远非对科幻文学翻译的全面论证,顶多是管中窥豹式的粗浅大杂烩,因为科幻文学翻译是一个范围极其广阔的领域,一篇论文是无法将其透彻地研究清楚的。本论文中提出的定义和观点很多,也涉及了大量专业术语,其中有一些是作者自创的,因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彼此也容易混淆。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科幻文学翻译领域进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并一同来探索这一广阔而未被探索的未知领域,为我国的科幻文学翻译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傅新宇.论解释性翻译法及其应用[J]. 兰州学刊,2005(6).
刘桂兰,肖勇贺. 浅谈补偿文化缺省的解释性翻译限度[J]. 上海翻译,2016(2).
吴岩.论科幻小说的概念[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姚望:用陌生化理论看《星球大战》科幻小说中虚构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2009(3).
[加]德鲁·卡宾森. 达斯·贝恩:毁灭之路[M]. 雒城,译.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加]德鲁·卡宾森. 达斯·贝恩:邪恶王朝[M]. 雒城,译.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美]蒂莫西·扎恩. 索龙三部曲I:帝国传承[M]. 朱学恒,译.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美]提摩西·桑.帝国传承[M]. 朱学恒,译. 台湾: 奇幻基地出版,2003.
[美]提摩西·桑.黑潮汹涌[M]. 朱学恒,译. 台湾: 奇幻基地出版,2003.
[美]提摩西·桑.昔日幽魂[M]. 段宗忱,译. 台湾: 奇幻基地出版,2004.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郭建中. 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方梦之.译学词典[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Allston, Aaron. X-Wing: Iron Fist[M].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8.
Karpyshyn, Drew. Darth Bane: Dynasty of Evil[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09.
Karpyshyn, Drew. Darth Bane: Path of Destruction[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06.
Karpyshyn, Drew. Darth Bane: Rule of Two[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07.
Stackpole, Michael A. X-Wing: Rogue Squadron[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15.
Stackpole, Michael A. X-Wing: Wedge’s Gamble[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14.
Suvin, Darko: Metamorphoses of Science Fiction: On the Poetics and History of a Literary Genre[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Routledge, 1995.
Zahn, Timothy. Dark Force Rising[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16.
Zahn, Timothy. Heir to the Empire[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14.
Zahn, Timothy. Spectre of the Past[M]. New York: Del Rey Books, 2015.
Shuttleworth Mark&Cowie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Z]. 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贺欣晔:达科·苏恩文诗学研究[D]. 辽宁:辽宁大学,2018.
姚望:走进衍生宇宙——对《索龙三部曲》的科幻小说翻译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中国星球大战文化万岁!世界星球大战文化大团结万岁!
All hail the Chinese Star Wars culture! All hail

本版积分规则

星球大战中文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星球大战中文网 ( 沪ICP备09001291号 )

GMT+8, 2024-12-25 10:34 , Processed in 0.0840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